第(1/3)页 1989 年 12 月下旬,东京湾潮湿的海风裹挟着纸醉金迷的气息,将整个城市浸染得近乎癫狂。 银座的玻璃幕墙在霓虹灯下流转着蜜色光晕,LV 专卖店外蜿蜒的队伍宛如黑色绸带,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们挤在橱窗前,鼻尖几乎贴上冰凉的玻璃,贪婪地望着店内新款皮包。 某个银行职员攥着烫金信用卡的手掌沁出冷汗,却仍咬牙挤出笑容:“要那个最新款,帮我包起来。” 他身后的男人不耐烦地跺脚,手腕上的劳力士 “迪通拿” 在灯光下划出冷冽的弧光,表盘里的秒针跳动声,仿佛都在催促着这场疯狂的消费盛宴。? 街头巷尾的居酒屋飘出清酒与烤鳗鱼的香气,酒客们拍着桌子高谈阔论。 穿碎花围裙的家庭主妇将烫卷的头发盘起,举着啤酒杯模仿电视股评家的腔调:“三井不动产这周肯定还能涨,我闺蜜昨天刚入,今天就赚了辆小轿车的钱!” 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,颤巍巍地从檀木盒里取出存折,浑浊的眼睛里却燃烧着炽热的光:“把养老金全投进去,等翻十倍就带孙子去夏威夷!” 就连秋叶原电器店的店员,都在给顾客推销彩电时,不忘补上一句:“哥,这月工资别存银行了,买股票吧,比利息高十倍!”? 日经指数的 K 线图如同挣脱地心引力的火箭,12 月 22 日刺破 38423 点的天际线时,东京证券交易所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。 穿红马甲的交易员们甩掉西装外套,衬衫领口大开,领带歪斜地挂在脖子上,他们嘶吼着报出天价,唾沫星子溅在交易屏上。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两天,指数又以雷霆之势冲破 38672 点。 电子屏上的数字红得刺目,宛如沸腾的鲜血。 股市里上演着荒诞的狂欢,任何股票,哪怕是濒临破产的小公司,只要挂上 “科技”“新兴产业” 的名号,便会被蜂拥而上的投资者疯抢。 某个连年亏损的玩具厂,只因宣布涉足电子游戏领域,股价竟在一周内完成五倍的戴维斯双击... 小日子的股市彻底疯了,民众也疯。 在东京的街头巷尾,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工资,而是“股市涨了多少”、“今天赚了多少”。 出租车司机佐藤把车抵押给银行,贷款3000万日元炒股,他骄傲地对乘客说:"我上个月赚的钱,比开十年出租车还多!" 家庭主妇中岛太太用丈夫的退休金和房产抵押,全仓买入三菱地所,股价已经翻了15倍,她坚信:“明年还能再涨!” 大学生田中用银行贷来的500万日元,跟着“股票之神”,即一个电视荐股专家,买入了富士通,他笑着和同学说:“反正股价只会涨,怕什么?” 由于股市长期处于大牛市,几乎所有人都在股市里赚到了钱,所以现在小日子这边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。 而狂飙的股市又催生了极致的奢靡,毕竟对于他们来说,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,所以花起来一点都不心疼。 银座的奢侈品店里,顾客们用现金购买劳力士、爱马仕,仿佛钱只是纸。 一位妈妈桑刚套现股票,就花了2000万日元买下一瓶路易十三黑珍珠,她笑着说:“反正明天股票还能涨回来。” 第(1/3)页